验。
在该实验初期,小猴子并未与亲生父母相处,但总归存在一些疏漏,比如小猴子可能只是为了当下的束缚,并未产生长期的依恋。
鲍尔比意识到了这一点,因此在生命的后期,他将理论进一步与生物学关联,提出了一些假设。
他认为,神经系统的改变是依恋行为逐渐固化的本质。
持有相同观点并起到一定宣传作用的还有丹尼尔·戈尔曼。
他因情商概念而广为人知,但这并非他在学术上的最大贡献。
不过,可以看出普利策奖两次提名所言非虚,他在商业领域也颇有建树。
他在学术方面的最大贡献是作为当时的商科学者,指出了情感功能在不同情境下的变化可能导致情绪调节能力的减弱,尤其是前额皮质功能,影响个体在压力情境下的自控能力。
我们在1901年那期诺贝尔奖的视频中讲述过伦琴发明X射线对脑科学的贡献。
随后,随着功能性磁共振成像(fMRI)的发明,学者们开始发现这是一套极富创造力的工具。
他们开始用磁共振技术验证过去提出的一些假说,也因此开始关注最基本的依恋发生时人类大脑中产生的反应。
许多研究发现,当研究对象看到恋人、孩子、父母的照片时,大脑的腹侧被盖区、伏隔核等奖励区域会被激活。
这里还有一件非常有趣的事,暗恋与正常恋爱关系中的大脑反应有所不同。
在暗恋状态下,大脑默认模式网络(DMN)的活动会增强。
DMN通常负责自我反思、幻想和情景模拟。
那么,在成长时期,这些不同的反应对人类大脑有何影响呢?
这次的实验选择了两种不同的动物进行研究:第一种是啮齿类动物小鼠,第二种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恒河猴。
在他们身上施加ELA(早年逆境),即儿时暴露在负面经历之中,如家庭暴力、高压环境、战争、不良养育行为、疏远的亲子关系以及杂乱无章的照顾。
实验手段如下:首先,进行母体分离,每天在非强制的情况下,将小鼠幼崽与母体分离1到8个小时,为期2到3周。
为什么要非强制?
因为需要让幼崽意识到其母亲并非被强行带走。
其次,提供有限的住宅环境,这些环境的设计需要对实验对象造成一些实